当前位置:对照品 > 新闻中心 >
查询时请注意选择相应的产品编号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环境监测的基本程序和监测方案制定
      
  (一)环境监测的基本程序
  传统的环境监测是包含有多个环节的过程,主要由布点采样、分析测试、数据处理、质量控制和综合评价等构成,其程序一般为:根据监测目的,进行现场调查,收集相关信息和资料(水文、气候、地质、地貌、气象、地形、污染源排放情况、城市人口分布等)一根据监测技术路线,设计并制定监测方案(包括监测项目、监测网点、监测时间与频率、监测方法等)一实施方案(布点采样、样品预处理、样品分析测试等)一制定质量保证体系一数据处理一环境质量评价一编制并提交报告。
  (二)监测技术路线及环境监测方案的制定
  1.环境监测技术路线
  环境监测技术路线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完成一定的任务、达到一定的目的而采取的技术手段和途径。环境监测技术路线具有如下特点:①稳定性与变动性,稳定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技术路线一经确定,就保持其相对稳定。变动性是指根据环境管理的需求和监测技术的发展,技术路线需定期或不定期地调整和完善;②技术手段和途径的多样性;③目标任务与手段途径的最佳适配性。
  环境监测技术路线决定着环境监测的发展方向,制约着监测技术的选择与应用,影响着监测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中国环境监测技术路线”目前提出的我国空气、地表水、噪声、污染源、生态、固体废物、土壤、生物和环境辐射等九个方面的监测技术路线是对我国环境监测工作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和全面总结,既有其“路线”上的共性,又有其“要素”上的差异;既考虑了全国要求的统一性,又兼顾了地区发展的阶段性;既着眼于现时的实际需要,又预测了未来长远的发展;既立足于国内,又借鉴于国外;既阐明了技术路线的科学性,又论证了实施技术路线的可行性,是目前在中国较全面、切实可行的环境监测技术路线。
  2.监测方案的制定
  环境监测方案是完成监测任务的总体构思和具体安排。监测方案必须具有可行性和经济性。最佳的监测方案应当是以科学的方法、简便的方式取得最佳效率的工作结果。制定监测方案应以中国环境监测技术路线为指导,结合可行性、经济性、实用性原则及优先监测原则统筹考虑,做出全面规划、合理安排。
  (1)确定监测项目的原则
  环境保护、工程设计、生产运行管理、科学研究等有不同目的要求,有各自侧重的监测项目。根据国家、地方及各行业对上述各项工作有关的标准及规范要求,确定监测项目。需进行监测的项目,必须有可靠的监测手段,并且监测结果要有可比较的标准或能做出正确的解释和判断,否则将使监测结果陷人盲目性。
  (2)划分监测范围的原则
  监测范围的划分应根据监测目的和污染物排放情况、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和敏感区分布等因素来确定。
  对大气污染范围的监测,应根据大气质量状况、地形和下垫面光洁度、气象因素、污染物排放高度和排放量、环境功能区等因素来划分监测范围。水体的监测范围可根据不同的水体状况确定。地面水监测范围必须包括对水环境影响比较明显的区域,应能全面反映与地面水有关的基本环境状况,并能充分满足监测目的要求;海域的监测范围通常根据工程规模和污染物排放最大小以及海洋特征而定;地下水监测范围的确定应考虑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开采情况、污染物分布和扩散形式及区域水化学特征等因素;废水污染源一般经管道、沟排放,截面积较小,不需设置断面,直接确定采样点位即可。
  (3)选择分析方法的原则
  目前,测定环境污染物的方法主要有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生物监测法和分子生物学监测法四大类。
  化学分析法主要包括重量法和容量法(酸碱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沉淀滴定法和氧化还原滴定法)。这类方法准确度高,所需仪器设备简单,适合高含量组分的测定;缺点是灵敏度较低,选择性较差,操作繁琐。
  仪器分析法亦称为物理化学分析法,它是基于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建立起来的一大类分析方法。主要包括:
  ①光学分析法(可见与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化学发光法、红外吸收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等);
  ②电化学分析法(电导分析法、电位分析法、电解分析法、库仑滴定法、极谱法、溶出伏安法、化学传感器、化学修饰电极、毛细管电泳等);
  ③色谱分析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离子色谱法等);
  ④质谱法、中子活化分析法、流动分析法及大型仪器的联用技术。如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Gc MS),液相色谱一质谱联用(Lc MS)、气相色谱一傅里叶红外光谱联用(Gc—FTIR)、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IcP-IS)、微波等离子体一质谱联用(MP—MS)等。色谱质谱联用目前已成为环境有机污染物检测的重要测试技术,在国际上被广泛用于对有机污染物筛选阶段的初始分析,以确定环境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项目,也广泛用于空气、水、同体废物、土壤、生物体等样品中有机污染物的监测。
  仪器分析法的共同特点是灵敏度、准确度、分辨率高,选择性好,适合多组分和微量、痕量组分的测定,响应快速,易实现连续自动分析。缺点是仪器价格较贵,对分析人员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目前.国内外的环境监测标准分析方法中仪器分析法占主导地位。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色谱分析法(色质联用)和电化学分析法为环境监测中的四大主要分析方法。
  生物监测法是利用植物和动物在污染环境中所产生的各种反映信息来判断环境质量的一种最直接的方法。一般来说,生物监测法具有如下优点:能直接反映出环境质量对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分析成本低廉;可在大范围内密集布点;
  专属性强。但是,生物学过程极其复杂,影响因素很多(既有环境污染因素,也有非环境污染因素),因而结果可比性差,应用受到许多限制。
  分子生物学监测法包括酶分析法、免疫分析法、分子生物学技术(核酸分子杂交、聚合酶链式反应和DNA重组等)、生物传感器和生物芯片等。这类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环境监测中常用的测定方法和测定项目见表1 2。在综合考虑各因素基础上.可参照以下几点选择分析方法。
  ①选用标准分析方法或统一分析方法。分析方法标准化是各国普遍遵循的做法。若进行国际合作,应选用国际统一监测方法。
  ②选用标准分析方法时,应本着企业标准服从行业标准,行业标准服从国家标准,旧标准服从新标准,各标准尽量与同际接轨的原则。若采用非标准分析方法时,也应当用标准方法进行比对,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③为了避免高倍数稀释或高倍数富集操作引起的大误差,对含量高的污染物,一般选用准确度高的化学分析法;对含量低的污染物,宜选用仪器分析法;定性分析尽量选用简易法或生物监测法。
  ④在条件许可下,尽可能选用单项专用测定仪,简化分析操作过程。
  ⑤多组分测定时,尽可能选用分离和测定同时兼备的方法,以避免因样品预处理带来的操作误差。
  ⑥尽可能选用连续自动监测技术和仪器。
  ⑦应急监测和野外现场监测时,尽可能选用便携式快速测定仪或现场简易快速分析法。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保事业的发展,传统的监测布点、采样方法和分析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形势的需要,总量控制监测、流域性监测、重点工程控制性监测、行政断面监测、通量监测、应急性监测以及污染源的随机在线监测等都在布点、采样和分析上突破了传统方法。
上一篇: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的要求与程序 下一篇:工业管道标识的目的以及工业管道标识的基本识别色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xy/left.htm

    

    2011-2018 北京莱耀生物版权所有豫ICP备17046142号